這本書好像弄了二年,阿德出力最多,我好像只是掛個名,哈哈哈....

當初屏東的陳老師(阿德)跟我討論要出一本迷你貝的書,我問他:你真的要做嗎?迷你貝很難搞ㄝ。看他意志堅定,唉....只好奉陪。我跟阿德說我對近的研究很忙,你先收些資料自己先試著寫寫看,我來校稿好了,先找些參考書目寄到屏東讓阿德參考,我猜阿德光印參考資料可能已經超過萬元,更不用說耗在沙灘上撿迷你貝的時間。大學時有一陣子也沉迷於迷你貝,結果短短的半年近視度數增加50度,就不敢再玩了,迷你貝的種類很多,大多數又是不起眼的小科(family),包含的類群又大,要找出他們的名字非常困難。

snailprince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蝸蝸落地是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委託尖端公司拍攝的台灣蝸牛紀錄片,全長24分鐘。尖端公司的鄧導演過去曾拍攝兒童天地,榮獲金鐘獎、金帶獎、金鹿獎及其他各項影展獎項共計40座以上,這部片子的精采程度可想而知。

這記錄片我只看過毛片,最後的版本我也還沒看過,不過應該相當精采,所以還沒看就趕快PO上來。多年前大愛電視台的經典系列也拍了一片蝸牛影片,那時比較有空,跟導演阿國出了二次野外,對鄧導比較不好意思,只畫了張簡單的地圖給他去找沒拍到的蝸牛。這二部片子都相當不錯,但他們的風格非常不一樣,經典的有點像Discovery,特生中心的像Geogrophic Channel。都非常精采,喜愛台灣蝸牛的朋友趕快去弄一片來看看。

snailprince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nailprince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snailprince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姬虌甲蝸牛 Discoconulus sinapidium (Reinhardt, 1877)

殼高約1mm;殼徑約1.8mm,殼薄極小,半透明琥珀色,有光澤。螺塔低圓錐形,外形略似白底小虌甲蝸牛,但本種極小,縫合線下方有許多放射紋,殼底則無,成光滑狀。本種大小形狀都與寶斗山鱉甲蝸牛(http://tw.myblog.yahoo.com/snailprincekin/article?mid=212&prev=256&next=207)相似,要仔細比對。鱉甲蝸牛看起來都非常相似,但對我而言他們還是有非常明顯的特徵,即使從生態照片也可辨識,辨識鱉甲蝸牛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氣質。

snailprince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蝸牛殼有左右旋之分,不僅僅是蝸牛其他海產腹足綱貝類的貝殼也有左右之分,腹足綱貝類ㄧ般以右旋殼居多,少數的種類是左旋殼,至於那些右旋殼的種類有時會出現左旋殼的個體,可是機率非常小,當然,那些原本是左旋的種類也會出現右旋的個體。

 

snailprince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前一陣子NaOH泡太濃了,把我的微山蝸牛齒舌泡溶了,好不容易弄出來的齒舌,嗚......(微山蝸牛比螺線微山蝸牛小http://tw.myblog.yahoo.com/snailprincekin/article?mid=207&prev=212&next=200)。

 

snailprince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芝麻(昌)蝸牛分佈於舊世界溫暖地區及太平洋上島嶼,通常殼非常小,有一個半月形的石灰質口蓋,口蓋像蜑螺內側有一指狀突起。他們沒有真正的觸角,但頭上有兩片很寬的觸角狀突出物,眼睛很大位於此突出物頂端。

再成長過程中他們會吸收殼內層的鈣質用以建構外殼,因此成蝸的殼內層非常薄。芝麻蝸牛的殼口通常不外翻內側也不太會增厚,所以不容易從外殼區分成蝸或亞成蝸。

snailprince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在蘭嶼拍的,犧牲蝸牛是蘭嶼蝸牛(斑卡拉蝸牛的亞種),從站片看起來這隻蝸牛好像是被螞蟻攻擊致死的,因為1. 蝸牛的腹足殘片尚黏在葉子上;2. 旁邊還有一些同種螞蟻爬來爬去在搬運蝸牛肉。但實際情形如何就不知道了。


snailprince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什麼是蝸牛

大家一定都看過蝸牛,但蝸牛究竟包括哪些動物大概很少人能完整的回答這個問題。廣義來說全世界約有60,000種蝸牛,約有2,5000種生活在海洋,5,000種生活在淡水水域,另外的3,0000種生活在陸地上。但一般而言我們只稱陸棲性的貝類為蝸牛,所以在這裡我們必須定義蝸牛是一生中各個階段,也就是整個生活史都再陸地上進行的貝類。至於那些部分生活史不在陸地上進行的種類我將他們被屏除在外,因此台灣約有224種棲息於陸地上的蝸牛。

snailprince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