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蝸牛在日據時期由下條久馬一為食用目的引入台灣,但因肉質不好推廣失敗,結果變成台灣農業上的大災難,為了防制非洲大蝸牛農政單位無所不用其極,包過化學防治及生物防治都曾嘗試,1959年引進原產於非洲及美洲的兩種肉食性蝸牛用以防制非洲大蝸牛,但這兩種天敵均不能適應台灣的氣候而效果不彰,這種結果不知是禍是福,因為夏威夷也曾經引進其中一種肉食性蝸牛,雖然有效的防止了非洲大蝸牛的蔓延,但也導致夏威夷特有的樹蝸牛幾乎滅絕,這些樹蝸牛現在都名列於CITES(華盛頓公約)中第一層級的保護,所以引進外來塢種不可不慎。然而有一種全世界只有在台灣能夠發現的蝸牛─草包蝸牛就是一種肉食性蝸牛雖然他的體型遠小於非洲大蝸牛,然而他對於其他菜園裡有危害的小型蝸牛卻能有效的抑制他們的數量。誰說蝸牛只吃菜,蝸牛類也有凶猛的獵食者呢。

 

snailprince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