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的主角,第二型大海。


各位知道你們現在手上的茶入實在很小嗎?記得2010年在相国寺承天閣美術館看到一些唐物茶入,第一個感覺是「怎麼這麼大啊!」「天下三肩衝」初花肩衝、新田肩衝、楢柴肩衝(目前下落不明)高度分別是8.8cm、8.6cm及8.6cm,茶道教室的肩衝哪有這麼大啊。有些唐物肩衝高度甚至超過9cm,像著名的安国寺(中山)肩衝高度更達到11cm!

 

初花肩衝被稱為天下第一茶入,他與新田肩衝、楢柴肩衝一起被喻為天下三肩衝。首先由鳥居引拙所有,歷經輾轉先後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位天下人所擁有。

 

 

新田肩衝跟之前說的初花肩衝同列為天下三肩衝,另外一個楢柴肩衝在明曆三年(1657年)的明曆大火中從江戶城天守閣燒過的殘骸中找出來並加以修復,但在移回寶物庫之後就下落不明。而新田肩衝則是在豐臣家滅亡大阪城落成時被火燒傷,被德川家康取回後交由塗師藤重父子修復。新田肩衝最主要的欣賞點是「海松色」但是應該是被火燒過吧,現在的新田肩衝實在看不出海松色。
 

 

大海茶入也不例外有非常大的器型,大海茶入是洪塘茶入中最常見的器型,尤其是第二型大海(忘了的來這邊複習,參見之前文章從唐物大海說茶道具拜見《前傳》)。

 

第二型大海:大多數大海屬於這型,很多瀨戶大海仿這一型,此類大海頸部稍短,大多數內部滿釉,有些有胴紐有些沒有,底有唐物系切或板起糸切二類。

 

根據這幾年的收藏經驗及目前中國出土的洪塘大海以大小來分的話可以分成兩群,一類較小胴徑介於6-8cm的,另一類較大胴徑介於10-15cm的,所以第二型大海茶入可以依大小簡單的再細分為第二A型(6-8cm)及第二B型(10-15cm)。小的第二A型有一些傳世品,大的第二B型傳世品似乎更多,例如大名物打曇大海、唐大海(香雪美術館)、橫雲大海等都是直徑超過10cm的大塊頭。

 

第二A型:這類大海較小,胴徑約為6-8cm。口造り微微外翻,或幾乎看不出外翻,看起來就是做得比較隨便的樣子。可能沒有胴紐,至少目前沒看過有胴紐的第二A型,底都是唐物糸切。

博物館典藏的第二A型大海,胴徑都小於等於8cm。左:八島大海 三耕寺博物館;右:柏原大海 永青文庫。

 

第二A型大海。左:沒有胴紐,至少目前沒看過有胴紐的第二A型;右上及右中:口造り微微外翻,或幾乎看不出外翻,看請來就是做得比較隨便的樣子;右下:底都是唐物糸切。

 

第二B型:這類大海較大,胴徑約為10-15cm。口造り明顯外翻,下緣修一刀。甑際常有旋紋。有些有胴紐,有些沒有胴紐,底幾乎都是板起,目前僅知打曇大海是一例外

博物館典藏的第二B型大海,胴徑都大於等於10cm。

 

第二B型大海。左上:有些有胴紐,有些沒有胴紐;左下及中:口造り明顯外翻,下緣修一刀。右上:底幾乎都是板起,目前僅知打曇大海是一例外;右下:甑際常有旋紋。

 

大名物 打曇大海,底是唐物糸切,在第二B型中是少數例外。


 

又到了如何拜見的時間了。先前寫了那麼多關於茶入拜見的資訊,這種第二型大海的拜見重點在哪邊?

茶入各部位名稱

 

形態之美(參考從唐物大海說茶道具拜見《一/五》:形態之美)

第二型大海是洪塘窯產量最大的商品,其中有精有粗不一而足。不論是A型還是B型,大海在手首先要看其器形,精品器形端正,胎薄而均勻。別急著翻過來看屁股,我說在呆丸只談拜見不談鑑定,呆丸多的是能言善道的大濕可以談鑑定呢!第二型大海一樣從口造り看起,A形通常是上緣修刀,修完有些有抹圓有些沒抹圓;B型通常是口造り先抹圓,下緣再修一刀。前者通常濕胎修口造り,後者總是乾胎修,精粗在這邊就可略窺一二了。拜見第三型大海時我曾建議用左手捧著茶入右手拇指輕輕滑過口造り,用觸感去感受它的弧度及線條,在第二型大海的拜見依然適用,這時A型與B型的工藝就一覽無遺了。

第二型大海口造り。上:A型口造り,上緣修好幾刀,修完有些有抹圓(左)、有些沒抹圓(右);下:B型口造り,上緣修齊抹圓,下緣在修一刀。

 

第二型大海的甑(頸)略長些,甑大多不是直筒形或多或少都有一點斜角,甑際有些有旋紋有些沒有,B形有旋紋的比例多些。肩先不管是A型或B型都有可能修一刀像肩衝那樣,只是在燒製時有些會隨著甑被推上來,平平的肩較少見,有些肩先則不修刀呈圓弧型。

第二型大海甑及肩先外型多樣性。

 

大海的胴當然是非常寬大的, 裾對於寬大的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怎麼說重要呢?個人認為第二A型大海以小屁股(畳付)最美,但是如果裾做不好就醜了,每次說到這個總是會想到我最美的小屁股跟人家跑了.......(〒︿〒)。

最後是糸切,大的第二型大海也就是第二B型底部是板起糸切,小的第二型大海也就是第二A型底部是唐物糸切,先前說第三型大海的唐物糸切大多有被抹除的痕跡,這在第二型大海中非常少見,這似乎應證了糸切被抹除的這個動作是發生在精品茶入身上,這並不是說第二型大海精品很少,只是第二型大海的精品幾乎都是B型,而B型的畳付幾乎都是板起,畳付是唐物糸切的A型確實都是較粗品。

第二型大海的畳付。左:板起糸切;右:唐物糸切在第二型大海被抹除的現象極少見(上),大多是紋路清晰沒有被抹除的痕跡(下)。

 

 

胎土之美(參考從唐物大海說茶道具拜見《二/五》:胎土之美)

昭和期の茶道研究家佐佐木三味在昭和40年出版的《茶入.薄茶器》提到唐物茶入的胎色分級「紫土上々、薄赤上、浅黃上の中、田土中、朱土下」。第二型大海茶入什麼樣的胎色都有。若硬要區分的話似乎B型的胎色以薄赤以上的居多,A型的多樣性比較高。另外要特別說明的是胎土顏色絕對不是四刀五段只有這五種顏色,這邊所列的也絕對不是標準色,只是大致分一下,這其中都會有很多中間色令人猶豫不決不知應該分在哪一個階層。

 

昭和期の茶道研究家佐佐木三味在昭和40年出版的《茶入.薄茶器》提到唐物茶入的胎色分級「紫土上々、薄赤上、浅黃上の中、田土中、朱土下」。

 

 

釉色之美(參考從唐物大海說茶道去拜見《三/五》:釉色之美)

第二型大海是洪塘茶入中數量最多的器形,以前提到釉的拜見「地釉、上釉、掛分釉、斑、釉際、釉切、、幕釉、縮れ釉、飛釉、指跡、色澤、窯變、落灰」等等,釉的變化主要來自掛釉後釉料在窯內熔融各式各樣流淌形成的景,所以體積越大造成的變化也越大。「幕釉」在第二B型大海時常可見,第二A型比較常見的是單單一條流れ。大多數的唐物茶入釉色是從淺褐色到黑色的變化,出現其他的釉色通常是落灰造成的窯變。這些窯變通常是銀灰或草黃灰、白色至鵝黃色點點或絲紋較常見,藍色的點點或絲紋較少見,最少見的是海松色所謂的「和色」,有天下三肩衝之稱的新田肩衝就是稀有的海松色。

第二型大海的釉色變化。上:「幕釉」在第二B型大海時常可見;中:海松色窯變;下:流れ及甑上有藍色窯變。

 

新田肩衝、初花肩衝及楢柴肩衝同列為天下三肩衝,新田肩衝在豐臣家滅亡大阪城落成時被火燒傷,德川家康取回後交由塗師藤重父子修復。新田肩衝最主要的欣賞點是「海松色」但是應該是被火燒過吧,現在的新田肩衝實在看不出海松色。
海松色:海松是淺海生於岩石上的一種綠藻成黃綠色(見色表),海松色是一種和色(日本色)

 

 

加工之美(參考從唐物大海說茶道具 拜見《四/五》:加工之美)

唐物茶入的轆轤目(拉坏痕)一般都不明顯,大多是較粗的大海才能看到其他僅隱約可見。因此第二型大海加工之美主要是看胴上面的胴紐,前面提到A型我還沒看過有胴鈕的,即便是B型有胴紐的也佔少數。胴紐的長度看過的是1/3圈、1/2圈、1圈、1.5圈或介在這之中的,這圈數是很重要的拜見項目,能不能被選為名物就要看這圈圈了,所以請不要動不動就在那邊什麼名物、大名物的OK?名物的選取是要符合很嚴格的條件。筋彫是甑際上的旋紋,筋彫比胴紐常見多了,而且凡是有筋彫的茶入,必定是胎薄形美的精品!

少數的大海有箆目(瓜稜紋),是用竹箆在胎體上壓出一條條如南瓜稜紋的形狀稱之為阿古陀大海,他們的外形很像阿古陀瓜(一種南瓜)因而得名。最近這類稍微怪異一點的洪塘茶入都貴到的(但是還是不需要六萬人民幣呦),所以有機會拜見可是一種福分啊!

第二型大海加工之美。左上:阿古陀大海上的箆目(瓜稜紋);右上:胴紐及甑際上的筋彫(旋紋);下:少數較粗的茶入可看到轆轤目。

 

 

不美之美(參考從唐物大海說茶道具拜見《五/五》:不美之美)

以前曾經說過『不美之美是由意外造成的,意外就是發生機率非常小的意思,如果是陶藝家技術太爛一堆殘次品這可就不是不美之美了,因為這種技術太爛的陶藝家基本上是做不出美的東西,本來就不美的東西燒爛了怎麼會美呢?那叫噁心好不好,因此這種不美之美是所有製陶者最不想遇到的狀況。』但.....凡是都有例外(自己打臉自己的時間到囉):不想重複內容請參見下圖圖說吧。

這個大海茶入的工藝不好,一看就是技術太爛的學徒做的。釉施得很爛,一點都不流暢,底部有很多殘釉擦拭的痕跡。口造り亂做,沒做出外翻的唇。畳付處理得很糟沒切平,還沒入窯燒前這個陶坯是向後傾斜的。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很湊巧,他在前面甑際的地方塌陷,結果負負得正,這茶入的口居然變成水平的!!!神奇的事情還沒結束呢!TMD施得很爛的釉居然燒出海松色窯變!一大堆亂七八糟的事情湊巧發生在這個小茶入身上,讓一個技術很爛的學徒製品居然變得頗美,這就是不美之美的奧妙啊!

 

最後以村田珠光說的「沒有一點雲彩遮住的月亮,沒有情趣」當作結尾吧。

 

洪塘水深不得渡之大海系列 (一/三)

 

 

下面關於成為名物茶入的條件。算是額外贈送的吧!

在寺町及桃山時代成為名物茶入的條件相當嚴苛,在2008年11月號的《なごみ》「茶入の鑑賞手引き」有詳細的介紹。

關於名物茶入的條件以前在へうげもの片尾的名品名席中介紹初花肩衝那集有提到過,但沒這麼詳細。基本上能成為名物茶入的條件整理如下:
1. 大小適中,形狀是該有的形狀,例如肩衝就是肩衝而非又像肩衝又像茄子的。
2. 雙掛釉的流(關於這點有疑問,問過陶藝家他們認為洪塘茶入的流是單掛釉,也給我看了他們燒的作品的確有可能是單掛釉)只有一條要一直流到畳付但沒有流到底部,剛剛好就在畳付處停止。
3. 釉際有指痕
4. 腰部的胴紐只有半圈

以上四者缺一不可,所有條件都符合了才具備選為名物的資格,注意喔!這邊說的是「資格」。有資格不一定就能入選為名物茶入,所以不要自己的茶入連入選的資格都沒有就在那邊做春夢,談什麼名物不名物的!

 

這個名物茶入的條件,剛好可以作為大家在拜見茶入時的基準,這也是我一直在說的「稽古時那些假裝是德川家傳來的茶入就讓它們留在茶道教室,帶走的只是茶道美的精髓。」哪天看到真正的精品時再來尖叫吧!

 

arrow
arrow

    snailprince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