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名物 山內肩衝 出光美術館藏 釉際下方有塊自然形成的飛釉

茶入各部位名稱
 
 
三. 釉色之美

1. 地釉:有人稱之為化妝土,施於胎土上,土的成分多於釉的有色黏土,用來改善或改變胎的狀況。比如前述胎土過白使得釉色輕浮,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於是上一瓷深色化妝土。有人或許會問「為何不直接用深色的胎土?」,要知道古代胎土通常就地取材,當地胎土若不適合只好上地釉改善。這地釉與胎土交互作用產生的顏色及光澤也是欣賞陶瓷之美的一個重點。

 

仁清長茶入 野村美術館藏


2. 上釉:施於地釉之上的釉料,也可能沒有地釉直接施於胎土上,一般茶入都是施上含鐵量高的鐵釉,呈現的顏色從柿紅色到黑色,其質感完全不是化學色料的柿紅色和黑色所能比擬的。
3. 掛分釉:黑釉和柿紅釉交界處產生和綠色的釉色,此處共存著三種以上的色澤變化,是欣賞釉色變化之一景。稽古茶入上的是化學釉,完全沒有辦法欣賞到此種天然鐵釉的色澤變化。(上圖)
4. 斑:同樣是黑釉和柿紅釉的變化,有時是在柿紅釉上有黑斑,有時是黑釉上有柿紅釉斑。這些都是天然鐵釉在窯洞高溫燒製之下互相融熔產生的變化。稽古茶入講究一點的會塗上其他化學色釉,但看起來生硬死板。

 

塗上化學色釉模仿天然鐵釉變化的稽古茶入


5. 釉際:胎釉交界之處,因為施釉或釉的流淌會形成獨特的交際之線,有許多形成原因,後面再詳細描述之。
6. 釉切:一種"釉際"。古代窯工每天要為成千上萬的器皿施釉,他們熟練而快速的浸釉,會產生獨特率性的施釉線,上圖仁清長茶入,就是倒扣斜插浸褐釉然後轉180度再斜插浸黑釉,形成非常美麗的釉際線。現代作陶者每天只做幾個,都小心翼翼的上釉根本就沒有辦法產生這種流暢而率性的施釉線。

 

醜爆了的直直一條線施釉線,還有畫出來的不是自然流淌的流れ


7. 流:欣賞茶入最重要的一景。茶入的某處通常會有一處或多處明顯的釉水流淌。因為是自然流淌,所以顯得隨機且變化多端。稽古茶入都是畫上去的,毫無美感可言。
8. 幕釉:一種れ,釉水多條流淌而形成幔幕狀,大名物松屋肩衝是其代表。

 

有幕釉的 大名物 松屋肩衝 根津美術館藏


9. 縮れ釉:釉與胎的結何不密時,燒製時釉收縮成塊狀或粒珠狀而呈現出侘び之美。

 

中興名物 相坂丸壺 根津美術館藏
 
靫肩衝 大名物 德川美術館 胴紐附近有好幾個縮れ釉


10. 飛釉:在胎土上單獨存在成小島狀的小塊釉,可能是施釉時飛濺或滴落造成。如果稽古茶入有的話也是故意畫上去的顯得生硬死板。

大名物 山內肩衝 出光美術館藏 釉際下方有塊自然形成的飛釉


11. 指跡:工匠在施油時不經意留下的指痕,這種本是瑕疵的痕跡有時也別有一番風味。

 

左:大名物 国司茄子 藤田美術館藏 有個明顯指跡;右:名物写(山寨)小心翼翼壓出一個指跡還假假的用色釉畫上一道流れ的稽古茶入,看起來像"假面騎士"一般的詭異


12. 色澤:釉藥在窯洞內燒製的溫度高或時間久會形成玻璃相光澤,溫度稍低會呈現絲絨狀光澤或無光澤。有時釉藥中的鐵離子會富集於釉面,產生銀色小斑點,使釉面的變化非常豐富。稽古茶入的化學色釉則呈現死板光澤。
13. 窯變:窯洞中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或局部釉藥的不純淨,而產生一些不可再現的釉面或胎土面表現。

 

東山御物 大名物 曉山肩衝 中村堯円藏 釉面佈滿星芒狀斑點窯變


14. 落灰:除了信樂燒及備前燒等少數窯元,大多數的茶入都是放在匣缽中燒成的,即使如此夾缽間細小的縫隙還是會讓少數窯灰滲入,這些窯灰(原始的釉料就是草木灰)與茶入的釉藥產生交互作用使釉面的色澤更為豐富。電窯或瓦斯窯燒出來的稽古茶入根本不會有這些變化。

名物 半月文琳茶入 香雪美術館藏 從口造り到肩部位置佈滿墨綠色落灰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收藏 南宋 茶入 洪塘
    全站熱搜

    snailprince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