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圖一是德川美術館的藏品,右下方那只就是所謂的「釉料的下墜紋機械性的太均等」,與圖二問題盞是一樣的!
古代陶工每天要做成千上百的碗,釉藥的浸淋確實「看起來」較隨意,讓你每天做這麼多,從第一個到第一千個絕對不會是一樣的一絲不苟,這是機械和人的差異,但僅止於此而已。要知道古人對於茶碗的品質要求是希望做到工整,越工整越好。只是現實效率的問題而難以做到,難以做到並非做不到喔!例如大多數的金銀油滴兔毫,釉確實上得比一般兔毫工整,釉也比較薄,器形更為端正,這說明:1. 金銀兔毫是故意為之的不是偶然窯變;2. 對於能賣到好價錢的碗是技術更純熟的老師傅做的,可以見得是古人是希望將茶碗做得工整。
關於這點我們也可以從初代樂茶碗看得出來,大家可以去google搜一下長次郎的茶碗,可以看得出來他是盡量想把茶碗的口緣捏平,但是手工難以做到。而長次郎的後代們則是故意把口緣弄不平。同樣是口緣不平,但因心態的不同造成的不平卻非常不同,所以呆丸人拿出來的長次郎樂茶碗,我單單看口緣就XXXXXX了。
現在很多茶人視歪斜、瑕疵、不規整為「侘寂」、「美」,所以茶道具商就搞來一堆做作、爛、品質差的茶道具來呼攏大家,這就是我們F桑說的「分不清楚佗寂與粗劣的差別吧」。沒道理我們倆沒茶名的小小咖知道,而一個小小快倒的流派宗匠會不知道.......所以我覺得那篇是作偽的機率很高。

未提供相片說明。

圖一 德川美術館的藏品,右下方那只就是所謂的「釉料的下墜紋機械性的太均等」

 

未提供相片說明。

圖二 所謂的問題盞 

 

arrow
arrow

    snailprince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