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日本抹茶道用茶筅,由左至右分別是裏千家、表千家、武者小路千家
下面文章是很久以前受祝老師所託寫的,也曾把它貼在T4U論壇。最近發現它被426轉來轉去,估計很快這篇文章會變成不是我寫的.........TNND還好裡面那支燕尾銀茶匙是我的............遺憾的是那些劉松年的畫都不是我的,不過可喜可賀的是那些壁畫不是我的XDDDDD 如果可以的話,我倒是想把那些壁畫送給那些轉文不貼出處的傢伙。
茶筅在日本茶道中是拌勻茶碗中的茶粉與水的工具。一般而言茶筅長約10公分,中間有一竹節(也有無結),一邊較短修齊做為握柄,一邊較長剖成細絲做成掃帚狀的”穗先”,細絲根部用棉線纏繞,一部分竹絲向內形成內穗,一部分向外形成外穗。根據流派的不同,所用的竹料及茶筅的形狀也略為不同,以三千家為例:裏千家白竹、表千家梅竹、武者小路千家用紫竹(圖1);穗先的形狀,前二者都成彎曲狀,武者小路千家成直形,與千利休喜歡用的利休形最像。其他用於筒茶碗、天目茶碗、茶箱等也各有不同,不同流派加上不同道具的特殊茶筅,茶筅的種類可達百種,但是這邊不是要討論現今日本抹茶道的茶筅,而是想說明現今某些所謂要恢復宋代抹茶文化或鬥茶文化的怪現象。
表1 古圖及詩文所記載點茶道具整理如下表:
從上表可知北宋初至中期的點茶工具是茶匙,宋徽宗前後的北宋末年是茶匙與茶筅轉換的過渡期,南宋之後基本上是以茶筅為點茶工具,在我看來要恢復宋代茶文化有很多點茶道具可以用咧!但是我會用南宋的茶筅,而非北宋的茶匙,這是好用與否的問題,而無關乎與時俱進或堅持傳統(也不知要堅持北宋還是南宋?)
因竹木材質容易腐朽,目前中國並無茶筅出土報告,但是我們從傳世的繪畫或出土的墓壁畫可以略窺一二,雖然這些圖像證據為數不少,但是說到宋代的茶筅長什麼樣子?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卻僅僅是南宋末年(1269)審安老人所撰的《茶具圖贊》中的竺副帥(圖11)!可是大家要知道這時的南宋王朝正值賈似道專政,襄陽和樊城被忽必烈打得死去活來,戰亂中文人雅士是否還沉浸於點茶文化已不得而知,審安老人撰書時的心情如何也只有天知道。而且現在流通的《茶具圖贊》全部都是明代的複刻版,其中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2)沈津收錄在其《欣賞編》中的應該是最早版本,此時距離抹茶在中國消失的洪武24年(1392)「罷造龍團,惟採茶芽以進」已有114-130年,近一百多年的光陰可以遺忘許多事。《欣賞編》版的圖看起來,茶筅有點像是畫歪,也很像是由一片竹片製成。再看看《日本京都書肆刊本》(1844)的更像一片竹片製成(圖11右)。所以兩岸許多試圖想恢復宋代抹茶文化或鬥茶文化的茶人或文化人,複製的宋代茶筅都是片狀的(圖15、16),用這種東西點茶,簡直是自找苦吃;我無法理解,為何會放著眾多考古學的證據不顧,卻死死的抱著一本點茶文化已經式微時『再版』的《茶具圖贊》? 目前已知的古圖中,河北宣化 遼墓群的7及10號墓壁畫所繪『茶筅』為雙頭有刷毛、且刷毛較短(圖4、5),這種工具可能是某種清洗茶具的工具而非真正茶筅,我們先將這二圖排除。除了《茶具圖贊》以外的古圖,從構圖邏輯來看,所有茶筅都非成竹片狀,反而與現今日本抹茶道茶筅相似,只是沒有內外穗之分;元 營子村墓所畫茶筅幾乎與日本抹茶道相同,可能也有內外穗。若茶筅真為現在一些文化工作者所想像的片狀,那麼運筅擊拂應是按著最寬的二邊(好施力),如從正面看,會看到茶筅的最寬邊而看不到藏在後面的拇指(這與圓筒狀茶筅同);但若從側面看,可以看到食指及拇指,但是扁扁的茶筅就看不太出來了;如是圓筒狀茶筅從側面還是能看到茶筅,同時也能看到食指及拇指。金(南宋)王立伏墓壁畫(圖10)的點茶圖可以發現,右側穿深色衣服的男子,左手持碗,右手運筅,我們可以看到他的食指及拇指,也能看到寬寬的茶筅柄,從這種握住茶筅的方式,我們可以知道這南宋的茶筅絕對不是片狀的。《茶具圖贊》若真為不可考的審安老人所撰,那麼竺副帥,非常有可能是以比他更早的《攆茶圖》(圖9),放在桌上的那支茶筅為藍本,因為這二支茶筅握柄處的花紋風格非常相似。張世卿墓備茶圖、攆茶圖及茶具圖贊(圖7、9、11)的茶筅都有一共同特徵—穗先非常長,這和日本島根縣的ボテボテ茶所用的茶筅(圖17)非常像。由於天目茶碗在現今日本抹茶道只用來練濃茶,即使用天目茶碗專用的茶筅來點薄茶效果都不好,倒是用這種ボテボテ茶茶筅在天目茶碗中點薄茶會非常適合。 或許是民族主義抬頭的原因,這些試圖恢復宋代茶文化的文化工作者,他們不屑用日本人的東西,寧可用那種想當然耳,卻不適手的怪茶筅。很難想像一個茶人,可以不在乎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在乎那種想像的工具能否讓茶好喝?不在乎是否能將一服好喝的茶奉給客人?不在乎手中的工具是不是經過嚴謹的考據?宋代茶文化已經失傳(現在所謂的恢復宋代茶文化,有幾成的想像?),或許根本不像日本抹茶道一般有既定的手法或規矩(從墓壁畫可以看出),現在只知道鬥茶的規矩「以水痕先者為負」,器具宜黑盞,擊拂用茶匙或茶筅等等。已經失傳的東西,發揮想像力又何妨?擊拂點茶,要用蘭花指還是雞爪抓蟲,倒也沒什麼關係。只是在敘述擊拂的工具上不需要,也不能說:「宋代的茶筅和日本茶筅不一樣,是扁扁的片狀!」
圖3. 1093年 遼代 河北宣化八里村6號墓 備茶圖
圖5. 1093年 遼代 河北宣化八里村10號張匡正墓 備茶圖
圖7. 1116年 遼代 河北宣化八里村1號張世卿墓 備茶圖
圖9. 1190-1224南宋 劉松年 攆茶圖
圖13. 元 內蒙赤峰元寶山營子村墓
圖14. 元代福建 廚房 墓壁畫
圖15. 現代茶人複製的所謂宋代茶筅1
圖16. 現代茶人複製的所謂宋代茶筅2,這支再加上一點創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