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Richter所寫的「傳統看法與科學方法」※圖片亦來自上述網址
 
我為什麼要引用這篇文章,就是因為這篇文章想表達的"未經驗證的東西,不值得採信"
 
科學家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要知道如何辯証、要知道證據的可信度、要能自我突破。
 
不要老是幹一些蜣螂做的事嘛。
 
 
Richter | 24 May, 2008 6:04



這張地圖節錄自國立臺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康熙臺灣輿圖。根據歷史學者的考證,康熙臺灣輿圖大約完成於 1699~1704 年之間。此種地圖採用傳統的山水畫法繪製,因此畫面上可以看到許多山林、田園、牛車的具象圖案。如果說它是具有文字註記的風景畫,也不為過。




另一張地圖,則來自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內部檔案。其年代與康熙臺灣輿圖相去不遠,也完成於 18 世紀初期。不過,兩張地圖的風格顯然有別。東印度公司的地圖採用當時最先進的測量方法繪製。以今日的眼光來看,其準確度已相當高。

將同一個年代的兩張地圖拿來做比較,可以看出什麼玄機呢?毫無疑問地,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地圖比較準確,不過似乎有點……空洞。在東印度公司的地圖上,海岸線固然畫得頗精細,不過內陸地帶就一片空白了。相較之下,康熙臺灣輿圖的畫面則是塞得滿滿的,到處標記著城池、軍營、聚落、牛車路等細節。大部分歷史學者應該會比較喜歡康熙臺灣輿圖,因為它看起來訊息比較豐富。

為什麼採用最先進測量技術繪製的地圖,看起來反而比較空洞呢?在這樣的地圖上,從經緯度、方位角到水深,所有訊息全是實地測量的結果。反之,沒有經過驗證的訊息,都是不可靠的東西。不可靠的東西,寧可不要畫出來。由於當時在陸地上進行測量比較困難,因此內陸就留下一片空白了。然而,此種留白展現的正是科學方法的精神:未經驗證的東西,不值得採信。

康熙臺灣輿圖的繪製,反映的則是傳統看法的形成過程。繪製山水畫地圖的畫師,通常不曾實地勘查其所繪製的地點。他的訊息都是聽來的,從許多人的口中七拼八湊而成。其中可能也包含著不少道聽途說,加上他自己的想像。畫師在地圖上尋找空白的位置,把他聽到的訊息畫上去,直到地圖填滿為止。沒有錯,傳統看法正是這樣形成的。其任務是塞滿人們的腦袋,使人們覺得它豐富又詳盡。至於它是否可靠,那通常不是重點。

事實上,康熙臺灣輿圖與東印度公司地圖的對比,並不是特例。翻開世界各地的老地圖,當科學測繪的地圖剛出現時,看起來都要比傳統地圖空洞。不僅地圖如此,凡科學方法觸及任何領域,一開始都不如傳統看法詳盡。這也成為人們排斥科學方法的藉口。反科學人士喜歡宣稱:「科學方法探討的東西非常表面,還不如我原本知道的多。」問題是,知道的多,錯的也不少。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持續以科學方法驗證事物後,我們所能掌握的訊息也會愈來愈詳盡,最終還能比傳統看法更詳盡。就像是科學測繪的地圖,一開始雖然只能描繪海岸線,但漸漸地內陸也愈來愈清晰。傳統地圖所記載的城池、軍營、聚落、牛車路,到後來科學地圖都能記載。而且在科學地圖上,這些東西的尺寸、方位、距離都是準確的,傳統地圖可就辦不到了。換言之,科學方法的詳盡程度不但可以後來居上,而且是既詳盡又可靠。

倘若人們一開始都認為科學方法無法掌握所有的細節,因而加以排斥。那麼到了今天,我們還在使用山水畫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nailprince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